为什么测定危险废物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水质的检测方法?

2024-12-17
159

马倍战在黄骅检察院.jpg

2024年12有16日,马倍战律师到黄骅市人民检察院,与检察院、公安局有关人员进行了案件沟通,重点沟通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和《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的区别

《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GB/T15555.12-1995)和《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HJ1147-2020)在适用范围、测定目的、浸出液制备、干扰及消除、标准缓冲溶液、校准方法、样品测定、结果表示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具体如下:

1.适用范围

GB/T15555.12-1995:适用于固体、半固体的浸出液和高浓度液体的pH测定,用于判断固体废物是否具有腐蚀性(pH值小于、等于2或等于、大于12.5)。

HJ1147-2020: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pH值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14。

2.浸出液制备

只有GB/T15555.12-1995有相关规定。

仪器和材料:使用2L带密封塞的高压聚乙烯瓶作为混合容器、往复式水平振荡器振荡、纤维滤膜孔径为ϕ0.45μm的市售成套过滤器过滤,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浸出步骤:称取100g试样(以干基计),加水1L(包括试样含水量),在振荡器上振荡(频率110±10次/min,振幅40mm,室温振荡8h,静置16h),过滤后立即测定滤液pH值;若固体废物中干固体含量小于0.5%(m/m),可直接测定溶液pH值。

3.标准缓冲溶液

标准缓冲溶液是一种具有准确已知pH值的缓冲溶液。在环境监测中,它主要用于校准pH计(酸度计)。因为pH计的电极对pH的响应会随着时间、使用次数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定期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GB/T15555.12-1995:有一级标准缓冲剂的盐(用于高准确度场合,溶液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和二级标准缓冲溶液(可用国家认可的标准pH缓冲盐配制),也给出了多种pH标准液的配方,用电导率低于2μs/cm、除去二氧化碳的水配制,标准物质包括酒石酸氢钾、柠檬酸二氢钾等多种,注明了配制所需试剂质量、烘干温度等。

HJ1147-2020:标准缓冲溶液Ⅰ(邻苯二甲酸氢钾,c=0.05mol/L,pH=4.00(25°C))、标准缓冲溶液Ⅱ(无水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c均为0.025mol/L,pH=6.86(25°C))、标准缓冲溶液Ⅲ(四硼酸钠,c=0.01mol/L,pH=9.18(25°C)),给出了配制方法,可购买市售合格标准缓冲溶液按说明书使用,注明溶液冷藏保存期限及变质判断标准,当被测样品pH值过高或过低时,可选用附录A中与其pH值相近的其他标准缓冲溶液。

4.校准方法

GB/T15555.12-1995:宜选用与样品pH值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两个溶液(两者相差3个pH单位)校准仪器,第一个标准溶液定位后,冲洗电极再浸入第二个标准溶液校核,其值应在标准允许差范围内,否则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

HJ1147-2020:用pH广泛试纸粗测样品pH值,据此选择两种合适的校准用标准缓冲溶液(pH值相差约3个pH单位,样品pH值尽量在两者范围之间,超出时至少与一个标准缓冲溶液pH值之差不超过2个pH单位)。手动温度补偿时,调节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与样品一致,记录温度并调节酸度计温度补偿旋钮;自动温度补偿按仪器说明书操作。采用两点校准法,先用中性(或弱酸、弱碱)标准缓冲溶液,再用酸性或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重复操作至仪器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pH值之差≤0.05个pH单位;也可采用多点校准法,测定实际样品时用pH值相近(不大于3个pH单位)的有证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核查。

5.样品测定

GB/T15555.12-1995:现场测定流体或半固体流体时,电极直接插入样品,深度适当且可移动;对块状或颗粒状物料,取其浸出液测定,将样品或标准溶液倒入清洁烧杯,液面高于电极敏感元件,放入搅拌子,插入电极搅拌或摇动均匀,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至pH值变化小于0.1pH单位。

HJ1147-2020: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现场测定按仪器要求取适量样品或直接测定;实验室测定时将样品沿杯壁倒入烧杯,立即浸入电极,缓慢水平搅拌,避免气泡,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自动读数功能仪器直接读取),每个样品测定后冲洗电极。

6.结果表示

GB/T15555.12-1995:每个样品至少做3个平行试验(平行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同时或相继进行的多个独立试验,这些试验除了被测试的样本是相同的之外,实验方法、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操作人员等条件也都保持一致),标准差不超±0.15pH单位,取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标准差超范围时分析并报告原因。

HJ1147-2020: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注明测定温度,超出测量范围(0-14)时报出“强酸,超出测量范围”或“强碱,超出测量范围”。

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在采样方面的区别

1.采样对象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各类固体废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被抛弃的本身具有危险特性的物质以及使用过程中沾染或掺入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具有危险特性的物质等。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各种水体,重点关注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质状况。

2.采样目的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旨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确定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鉴别其可能具有的危险特性,如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通过采集水样,分析其中的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了解水质的污染程度,评估水体是否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3.采样点设置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需要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生产工艺、贮存方式等因素确定采样点。例如,对于连续产生的固体废物,可能在生产设施的特定工艺环节出口处采样;对于间歇产生的固体废物,则在每次产生时的排放点采样。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采样点的设置通常考虑水体的类型、污染源的分布、污水排放口的位置等。对于地表水,可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不同断面和深度设置采样点;对于污水排放源,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排污单位的外排口或厂区处理设施排放口等设置采样点。

4.采样方法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根据固体废物的形态和特性,可采用简单随机采样、系统采样法、分层采样法、两段采样法等。对于固态废物,可能需要使用采样铲、采样钻等工具进行采集;对于半固态和液态废物,可使用采样勺、采样管等工具。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瞬时采样、混合采样、时间比例采样、流量比例采样等。可以使用水样采集器、自动采样器等设备进行采样,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和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5.采样数量与频率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均匀性等因素确定份样数。一般来说,产生量越大、均匀性越差,所需采集的份样数越多。对于连续产生的固体废物,通常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采样;对于间歇产生的固体废物,根据产生次数确定每次采集的份样数。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采样频率取决于监测目的、水体类型、污染源排放规律等。对于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次数一般不少于 2 个周期,每个周期内采样 3 至 5 次;对于非稳定排放源或大型重点项目排放源,需采用加密监测的方法。

6.样品保存与运输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样品保存需根据待检测的危险特性和分析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容器,防止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发生变质或危险特性改变。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安全,避免受到碰撞、泄漏等影响。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同样需要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添加相应的保存剂,如测定重金属的水样需加入酸进行酸化保存,测定有机物的水样需低温避光保存等。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水样不受震动、碰撞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三、《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判断结果方面的区别

1.《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2019)

依据采样数量判断:如果确定的鉴定方案中采样数量为5个,那么一个样品一个指标超标即可以判定鉴定对象为危险废物;如果采样的数量超过5个,则超标样品数量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表3的限值样品数量进行判断。

依据危险特性判断:固体废物依据GB5085.1至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判断腐蚀性的测定结果:按照GB5085.1标准进行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体废物,属于具有腐蚀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pH值判断:按照规定方法制备的浸出液,pH≥12.5,或者pH≤2.0。

腐蚀速率判断:在55℃条件下,对GB/T699中规定的20号钢材的腐蚀速率≥6.35mm/a。

2.《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

数值判断:当测定结果高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实际测定结果值;当测定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使用的“方法检出限”,并加标志位“L”表示。

日均浓度值统计判断:对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有效测定结果,在进行日均浓度值统计时以1/2方法检出限参与计算。

总量统计判断:按照HJ/T92执行,即当某种污染物监测结果小于规定监测方法检出下限时,此污染物不参与总量核定。

污染物类别判断:对于某一类污染物的测定,如果每个分项项目的监测结果均小于方法检出限,在填报总量的结果时,可表述为“未检出”并备注出每个分项项目的方法检出限;当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分项的监测结果大于方法检出限时,总量的结果为所有分项之和,低于方法检出限的分项以0计。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